全国港口1-7月吞吐量排名出炉:外贸持续承压,但港口一路飙红

2023-09-05

8月2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3年1-7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1-7月,全国港口共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6.2亿吨,同比增长7.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9.2%和8.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亿标箱,同比增长4.5%。


与上个月数据相比,内贸增速有所提升,出口增速持续承压。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第三季度一直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航运旺季,但自7月以来,进出口数据并未出现反弹迹象,反而创下2020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降幅,但是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航运旺季还能如期而至吗?


1-7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分别是:上海港(第1)、宁波舟山港(第2)、青岛港(第3)、深圳港(第4)、广州港(第5)、天津港(第6)、厦门港(第7)、苏州港(第8)、北部湾港(第9)、日照港(第10)。


整体来看,大部分港口似乎均已进入平缓增长的稳定期,排名较上月并没有变化。但长三角地区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趋于修复,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


1-7月,上海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94万TEU,同比增长4.1%,连续5个月突破400万TEU,刷新历史同期新纪录;7月15日,上港集团分拆旗下所属子公司锦江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获批,通过本次分拆上市,可使得上港集团和锦江航运的主业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提升锦江航运的品牌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强化锦江航运在专业服务领域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为上海港带来业务增量。


环渤海港口群中各大港口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增速,其中青岛港完成1643万TEU,同比增长11.6%,稳居第三名,根据青岛港半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青岛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中转箱量同比增长10.1%,空箱作业量同比增长17%,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15万TEU同比增长18.6%。


而珠三角港口群仍然受到美线跳水的影响,截至7月,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5万TEU,同比下降4%,东莞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67万TEU,同比下降2%。


1-7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为:宁波舟山港(第1)、唐山港(第2)、上海港(第3)、青岛港(第4)、广州港(第5)、日照港(第6)、苏州港(第7)、天津港(第8)、烟台港(第9)、北部湾港(第10)。与上个月相比,排名没有发生变动。


截至7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7351.5亿元,下降19.8%;手机4623.6亿元,下降6.5%;汽车3837.3亿元,增长118.5%。


今年以来,滚装业务出口量持续增长,得益于前期在滚装领域的积极布局,上海港本期也跑出了19.6%的增速。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7月,上海口岸出口汽车102.2万辆,同比增长54.8%,居全国各口岸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7月,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保持增长。7月我国主要港口企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加之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在一定程度上给港口带来了增量,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等重点货物吞吐量实现增长。


唐山港作为大宗商品进出口大港,1-7月完成货物吞吐量4.85亿吨,同比增长12.5%,已连续6个月实现2位数增长。


我国目前生产形势依然偏弱,在稳增长的政策未落地之前,短期内进口增速仍然承压,而海外库存整体仍处于高位,去库周期仍在途中,加之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还没得到改善,传统航运旺季将进一步推迟,有分析指出:需求的急剧下跌使人们对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即将到来的三季度可能重新确定集装箱运价的效果产生了怀疑,因为现在似乎只有在四季度才有望出现真正有意义的反弹。世贸组织也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出现好转迹象,但只要出口订单依然疲软,第三季度及后续上升势头可能会受到限制。




让运输变得更简单、快捷、安全